2月2日,金梅林团队和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在华南海鲜市场采样。
从去年年底至今,动物溯源、治疗性制剂研发、环境监测……湖北新冠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金梅林团队的科技工作者就一直在为抗击疫情加紧科研攻关,一刻也不停歇。
他们中,有人是二孩妈妈,有人是新手爸爸;有人退票留守实验室,有人想方设法“逆行”回武汉。
金梅林团队野外采样(资料图片)
“多年来我带领的这个团队经历过2004年禽流感,2005年猪链球菌病疫情,2009甲型H1N1流感大爆发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防控,造就了一种用于挑重担、坚忍不拔的精神、使命感及责任,这次我们也一样会坚守在抗疫一线,与瘟疫斗争。”2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告诉记者,团队近20人组成了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先锋队。
2月10日,金梅林进入P3实验室前。
与病毒赛跑的女科学家
排查果子狸等家养野生动物,寻找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在高危场所进行环境监测,查找病毒传播途径,研发快速检测制剂研发治疗性制品,“任务很艰巨,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从业近40年,金梅林和她的研究团队在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病学、致病机制、新型疫苗与分子诊断制剂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对此次疫情发生后所面对的科技攻关,金梅林坦言,任务很重,困难很多,但“大家齐心协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1月24日大年三十,金梅林开完湖北新冠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的会议,已是晚上8时。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她立即赶回实验室,一直工作到第二日凌晨1时许。回到家,近90岁的婆婆给她留了饭菜,温暖着这不寻常的大年夜。
人类首次被确认感染禽流感是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由H5N1及H9N2导致香港6人死亡及两名儿童感染。当时正在香港中文大学做合作研究的金梅林放弃了优厚的待遇,1999年底回到华中农业大学,投身禽流感的防控研究。她和她的团队争分夺秒地围绕动物流感系列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埋头苦干,成功研究出系列快速抗原及抗体检测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商品化试剂盒,并进行产业化开发及推广应用。
2005年7月,四川“神秘疫情”引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金梅林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深入到疫区进行调研、采样、分析诊断,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指导疫区综合防控,该次猪链球菌病突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在随后10年的研究中,她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猪链球菌三价灭活疫苗,首个猪链球菌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
2009年初,“甲型H1N1流感”大爆发,金梅林带领团队开展了猪流感防控技术攻关,揭示病原致病机制,发掘诊断标识,筛选出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的抗病毒因子,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灭活疫苗和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检测试剂盒。
金梅林的爱人和婆婆都是癌症患者,多年来,每一次金梅林投身抗疫一线,他们都是无条件支持。“很感谢我的亲人,现在每天早出晚归,基本上见不到他们,但无论我多晚回家,屋里那盏温馨的灯光都为我点亮着。”
在学校值班师傅眼中,“金老师太拼了!晚上经常忙到凌晨以后。”
金梅林和她的部分团队成员(资料图片)。
坚守与逆行的青年科研人
“您好!请问是桃花山社区居委会吗?我是市公路局小区居民,有急事要去武汉”。1月28日,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岳阳三眼桥街道桃花山社区的宁静。该社区居民邹忠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副研究员、博士,也是金梅林团队成员。
1月20日,他从武汉回岳阳过年,并按规定隔离。隔离期间,邹忠接到参加湖北省“2019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的通知,邹忠归汉之心十分迫切。
2月5日,经过十多天努力,身体健康、体温正常的他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于2月5日晚21点45分顺利返回武汉。
张强博士定的是大年初二回山东的车票,寒假一直在学校,看到疫情越来越严重,他在交通管制前早早退了车票,跟随导师金梅林投身抗疫一线。
“这些年轻人让我非常感动,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金梅林说,团队的博士研究生黄坤、龚文孝今年6月就该毕业了,但他们都放下手中的毕业论文,一心投入到科研攻关中。
女博士研究生杨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不影响孩子,春节期间连续3天睡在实验室,最后在导师的劝说下,每天凌晨回家休息,天不亮就离开家去实验室工作。
“交通封锁后,团队完成了隔离期限的7名成员克服重重困难,从山东、湖南、河南等地归队。”金梅林说,按规定现在返校不能住宿舍,都分头住在租的公寓,他们工作积极,经常吃不上晚饭,但大家啃几口干粮,干劲十足。
“只要严格按流程规范操作,在实验室是不会造成感染的。”金梅林说。
记者获悉,金梅林所在的P3实验室每一小步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执行,每一次接触有风险的样本,都由金梅林带头,以身作则,与团队同志在一线共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