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铸就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华中农业大学培养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湖北省农务学堂于1902年设立的畜医科。1950年专门设立了畜牧兽医系并开始招收兽医专业本科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组建华中农学院并成立畜牧兽医系;1995年10月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197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首批硕士授予权(兽医病理学专业,后转为基础兽医学),1986年获得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后转为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临床兽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开始与动物遗传育种博士点联合招收“分子抗病育种”方向的博士研究生。1998年将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业调整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2002年7月正式成为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动物医学院。2003年学院获得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得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动物医学院下设基础兽医学系、预防兽医学系、临床兽医学系、兽药科学系、公共卫生学系等5个学系,动物医学专业于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
1995年动物医学实验室开始集中管理,2005年学校批准成立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立足“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与行业和国际接轨,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三个层次递进式和“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临床实践-创业”四段式的学生差异化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现代动物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优质平台。“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中心面向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水产养殖、水族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应用生物技术等9个本科专业开设70余门实验课;利用课余和寒暑假面向全校开设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30余门次,除完成本科教学外,还承担了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面向师生自由开放。中心还面向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先后为扬翔集团、湖北省畜牧兽医局、仙桃市畜牧兽医局、正大集团和武汉工业学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培训。
整合资源,构建平台
经过资源整合和优化,设立动物形态学实验室、动物机能学实验室、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分析实验室、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室、中兽医学实验室、兽医内科学实验室、兽医外科与产科学实验室和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室等9个功能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动物疫病远程诊断室等2个辅助实验室。中心建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武汉)实验动物中心、试验猪场、试验鸡场、动物医院、标本馆和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可容纳72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验活动。中心拥有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像设备(动物用80排128层螺旋C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心电监护系统、B超仪、凝胶图像分析管理系统、梯度PCR仪和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一批先进实验仪器,固定设备2504台件,总价值达4884余万元,拥有自制动物解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寄生虫学和中草药等标本5万余件。与行业接轨,与企业合作,迄今为止共建立5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6个企业班。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中心建有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华中农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疫病防控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农业部兽药残留检测基准实验室、湖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基地,并已获批教育部、农业部武汉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个实习实训基地。中心已建设有湖北省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正在申报教育部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这些研究基地同时也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科研训练的重要平台。
优势学科,雄厚师资,支撑中心发展
中心依托学科实力雄厚。拥有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8年-2020年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我院畜牧学一级学科,兽医学一级学科均或评A+
中心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目前实验教学中心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48人,讲师10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5%。中心主任先后由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程国富教授和任竹青教授担任。
中心学术氛围浓厚,教学效果好。中心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各1个,黄大连式教学团队1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湖北省精品课程7门。近五年来,我院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岗位科学家体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年均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2018-2022年共发表论文1101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科教融合,产学结合,彰显中心特色
中心重视发挥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注重资源整合、科教融合、校企联合,与行业和国际接轨,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革与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实践教学特色:
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科研教学互促共进。坚持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以科研促教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兽药残留检测基准实验室和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向本科生开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如陈焕春院士团队在动物传染病实验教学中,将研制的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禽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等产品直接应用于实验教学,并鼓励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试剂盒的研制与开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直接激发了学生科研创新的浓厚兴趣。
产学结合,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开展实践探究。学校与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研基地,将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学生结合生产实际问题,以创新实验教学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展综合探究。如动物疫病远程诊断室每次可容纳一个班的学生,每人可独立与规模化猪场就猪病的临床剖检、诊断和防制技术进行实时交流。
以“企业家论坛”为平台,全面推进企业人士进课堂,实行“双班主任制”和“双导师制”,聘请20余位企业家作为企业班主任,给学生开设创业课、职业规划课等课程,共同指导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
大胆探索,创新实践,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中心已经成为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的主要平台。中心在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12月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组织国际兽医考察团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水平进行评估,对我校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五年,动物医学专业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每年6项左右、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每年30项左右,立项基金每年约10万元。此外,中心承担了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的培训任务,承办了校内每年一度的动物骨骼拼装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提供了“创新杯”、“挑战杯”、“创青春”等比赛项目的实践基地。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显著,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SCI刊源论文60篇。获奖52项、发明专利1项。
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进一步满足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中心将紧跟科技前沿,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更优质的实践平台,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培养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示范区、实践教学改革的辐射源、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